怀宁县职教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X关闭
欢迎来到怀宁县职教中心官方网站!    2020 年 12 月 5 日 星期六 23:5:32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学校概况 党团工作 新闻中心 管理机构 招生就业 教学科研 实训实习 学生工作 培训中心 专题专栏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关闭×
提质培优工程
提质培优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提质培优工程

【文件6】怀宁县职教中心(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

时间:2012-09-28 12:33:31 点击:545次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根据学校2011—2015年事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结合实际,制订学校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之根本的理念;突出“双师型”和“专业型”的特点;遵循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思想道德与专业学术并重的原则,以宽松优越的个人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灵活创新的用人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开创我县、我校中等职业教育新局面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精心培养,大力引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1、数量目标: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确定,2015年在校生人数达到3500人以上,按师生比1:18计算,教师的数量目标定为195人,其中全职专任教师增加到170人。涉农类理论课、专业课教师要有计划的储备。
2、全职专任教师结构目标:
(1)双师型教师比例:
全职专任教师中有40%左右属于“双师型”师资(既有高中教师职务,又有非教师类专业职务)。
建设一定规模的学术带头人群体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建立5—10人的学术带头人群体,规模在20人左右的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2)学历(位)结构目标:
70%的全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每个专业有2—3名硕士研究生。
(3)职务结构:全职专任教师高级职务的比例提高到35%以上,每个专业有1名教授。
3、外聘教师的管理目标。制定外聘教师聘用办法。对兼职兼课教师规定必要条件和聘用程序,建立外聘教师人才库。授课期间签订聘用合同,发给聘书。保证来源,保证质量,规范管理。
三、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培养
(一)目标与要求:
培养“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70%左右;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措施:
双师型”教师带课题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双师型”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方案的制订;“双师型”教师参与校企联办企业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制定可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和年度验收;组织教师技能竞赛,促进“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个人成长规划
(一)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自己的五年专业成长规划,填写《怀宁宜城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成长规划书》。
(二)学校教科室、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具体指导,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设立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级考核奖励,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安庆市、安徽省优秀教师以及省级学科带头人的评比,为创建国家级重点学校打好基础。
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1、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激励和强化教师的自我提高意识,力争人人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教师,即围绕一个专业方向、至少能够胜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表彰先进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2、创造一个确保人才引进和队伍稳定的环境。
制订面向各级各类人才的更加灵活而又赋予个性化的人才政策;营造更加温馨和宽松的人文环境、更加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3、适当调整引进人才的政策,增强我校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优势。
(二)条件保障
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1、从优落实引进教师的住房问题。按照实际需要和人才引进计划,学校必须切实解决落实引进及外聘教师的住宿问题,提供一定数量的成套住房或单间,作为引进、外聘教师的长期用房。
2、加大对教师进修、培训的投入力度,与高职院校合作举办专业教师培训班,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接受学科前沿知识。
3、依据相关法规,即使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在同类兄弟学校系列,保持中等偏上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不低于公立学校工资水平。
(三)经费保障
为切实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满足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的需要,学校在经费安排上必须给予充分的保证。
落实措施
㈠ 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机构和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是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是学校建设的“一号工程”,必须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校长詹德良同志任组长,由副校长肖国林同志负责审核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计划),把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研究协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教务和人事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从不同的方面认真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政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悉心为教师服务,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的专业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
主要行政负责人为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状况是考评本人和单位业绩的主要方面之一。
㈡ 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热爱学校,自觉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品格。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遵守职业规范,自觉履行职责义务;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质量的高标准,树立优良的学术风气。
㈢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了将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捕捉人才信息,科学决策,快速反映,以各种形式引进一些对专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专家、教授,在教学、专业建设、科研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㈣ 认真做好全职专任教师的招聘工作。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全职专任教师仅54人。今后五年,每年须根据学生数的增加,补充全职专任教师20左右。一方面要抓住近几年毕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机,多从毕业大学生中选聘全职专任教师;另一方面要广开来源,大胆地从相关企业,其他学校和社会选聘全职专任教师。要特别注意从相关企业的工程师群体中选聘教师。
㈤ 大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鼓励现有的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全职专任教师考取工程师类的职务(资格)、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利用学校依托企业的优势,建立教师专业实践与实习基地。做计划、给时间,学校给予经费支持。每年选派一批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工作一段时间,从事同本专业相联系的实际工作,如项目研究,工程管理、产品技术开发等。对考取了工程师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学校给予奖励,并提高其工资待遇(具体办法另定)。
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从相关企业有学历和专业背景的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教师。全职,兼职兼课均可,通过他们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指导实践,或与学校进行办学或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好的发挥学校“五个融合”的办学功能。这样有利于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㈥ 建立、巩固、发展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学校制订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建立学术带头人群体,巩固和发展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公开竞选条件和竞选程序,每两年选拔一次。凡被选入的,规定任务,给予待遇,定期考核,优进劣汰,滚动发展。
㈦ 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㈧ 支持和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学位)层次。对于现有全职教师中不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学校支持他们在职学习提高。凡读学位的,学习期间,尽可能提供便利,创造条件;获得学位以后,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另定)。凡参加专业培训的,学校和系在工作安排、学习费用等方面都给予适当照顾。学校还将和市内有关高校在本校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专业进修班,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条件。
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技术、计算机技能及普通话的培训,为他们做好现在的工作创造条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㈨ 强化聘任,加强考核,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所签订的聘用合同(协议),对教师进行考核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考核过程做到客观、公平、透明,实事求是。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级、奖励的依据。学校的在总体收入分配政策上,向教学人员倾斜;在教学人员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上向敬业爱校、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教师倾斜。
学校成立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根据学校的现状和特点,实事求是地拟订教师职务聘任条件,建立符合学校当前实际情况的教师职务正常晋升机制。同时,学校通过委托评审,使符合条件的教师获得当前社会通行的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学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
在工资政策方面,学校将按照不低于同类公办学校的标准,修订完善学校的工资标准体系,建立教师每年正常晋升基本工资的机制。
2011-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表
 

    项目
 
 
年份
在校生
人数
专任教师数

研究生
比例
(%)
双师型
教师占总数的
比例
(%)
全数 其中
全职专任教师 兼职兼课
教师
(折算数)
数量 百分比
2008—2009学年度 508 30 30 100% 0 1:17 0% 5%
2009—2010学年度 1100 54 54 100% 0 1:20 0% 8%
2010—2011学年度 2000
〔含实习生〕
80 64 77 19 1:19 0 10
2011—2012学年度 2100
〔含实习生〕
82 65 78% 19 1:19 0% 20%
2012—2013学年度 2200
〔含实习生〕
84 82 98% 2 1:18 0% 30%
2013—2014学年度 2500
〔含实习生〕
130 110 85 20 1:19 5 35
2014—2015学年度 3000
〔含实习生〕
165 145 88% 20 1:19 10% 40%
2015—2016学年度 3500
〔含实习生〕
195 170 87% 25 1:19 15% 40%

 
注:表中自2010—2011学年度起,学生数中均含顶岗实习学生。这部分指导老师每年和各公司商定。
 
 
 
 
 
 
 
 
 
 
         怀宁宜城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省怀宁县职教中心)
                                       2010年12月28日

上一篇:【文件5】怀宁县职教中心(2011—2015年)校园建设规
下一篇:【文件7】怀宁县职教中心(2011—2015年)专业与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