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7】怀宁县职教中心(2011—2015年)专业与实训
时间:2012-09-28 12:34:33 点击:554次
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一、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
1、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全面提升本校实训基地建设。按建设20000平米实验实训基建蓝图规模,多方筹集资金同步投入,在近年内建成与我校在校生3500人教学和实训规模相匹配,以电子、数控(机电)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龙头兼顾相关专业的,设施齐全先进、功能多样,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一体,具备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的区域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
该基地能够在皖西南片区电子、数控(机电)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教学和技能培训中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
2、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原则
基地功能与配置齐备
(1)本基地应具备以电子、数控(机电)等专业为主要教学和技能培训功能,同时具备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功能。
(2)鉴定能力:本基地的设备、器材和场地在满足培训教学的同时,应具备相应职业符合国家5、4、3三个等级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用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设备器材品种、数量和管理上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应规范。
(3)基地综合功能配置规划中,在以本校专业技能实训为主、突出电子、数控(机电)和汽车制造与检修类职业技能实训需要的同时,对各专业配套的实验室,特别是公用实验室建设应有所保证。
(4)基地的教学功能配置中,应有用于现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本身需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网络、多媒体等),以适应学校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体现未来我校先进的教学手段。
(5)基地在具备满足本校实验实训教学的同时,还应具备承担社会各类培训与交流的功能。
规划总量与分布适当
(6)对实训基地各类要素配置总量上,应能够满足本校2011~2015年在校各专业学生总量3500人~5000人〔一、二级各为1500人~2000人,三年级500人(除顶岗实习),社会培训1000人〕的各类实验和职业技能实训规模需要。
各年级在实训基地的教学分布为:
一年级以公共基础课和公共专业基础课中的实验教学及专业(职业)基础知识的认识性教学和基础技能的基本功实训教学为主。
二年级以专业(职业)初、中级知识的综合认知教学和职业技能综合运用实训为主,初级技能占80%,中级技能占20%。
三年级预计进入企业综合实习的学生为90%,实际留校继续培养的学生约500人,以专业(职业)中级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初级不合格学生的补充培训为主。同时,应兼顾承担对社会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等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
(7)本基地的实训设备不仅能够满足现时期本校各职业常规实训和教学,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超前性、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可变性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常规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现代机械加工制造与设备维护技能培训的能力,以适应机械加工、电子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在空间预留、配置组合的可变性、设备技术含量和先进程度方面有所体现。
师资配备相当
(8)与基地分阶段建设规模同步,应组建与实验实训教学总量相应的实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满足教学和培训需要。组建较高素质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满足开展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基地实训指导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基地教师总量按本规划配置,教师选聘、流动按有关制度办理。组建实训教师梯队,形成骨干名师群体和后备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与实施步骤
2011——2015年规划(A)
基地可承担实验实训教学总量与分布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
学期 |
学期学时 |
540节 |
510节 |
540节 |
510节 |
540节 |
全部
就业
实习 |
班级总数 |
70个 |
70个 |
70个 |
70个 |
4个(留校) |
有效教学周 |
18周 |
17周 |
18周 |
17周 |
18周 |
周学时数 |
30节 |
30节 |
30节 |
30节 |
30节 |
学期学时总量 |
37800节 |
35700节 |
37800节 |
35700节 |
2160节 |
理论与实训比例 |
5/5 |
5/5 |
5/5 |
5/5 |
4/6 |
实验、实训学时 |
18900节 |
17850节 |
18900节 |
17850节 |
1296节 |
基地承担学时 |
14000节 |
13000节 |
14000节 |
13000节 |
1000节 |
合 计 |
54000学时 |
2011——2015年规划(B)
基地学期实验、实训教学总量
|
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实训总学时 |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实训总学时 |
备注 |
一年级 |
14000学时 |
13000学时 |
|
二年级 |
14000学时 |
13000学时 |
|
三年级 |
1000学时 |
在企业就业实习 |
|
合计 |
29000学时 |
26000学时 |
|
2011——2015年规划(C)
年级专业班级、人数分布
序号 |
专业名称 |
班级数 |
人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班级数 |
人数 |
1 |
机电技术应用 |
12 |
600 |
6 |
网络技术应用 |
6 |
300 |
2 |
电子技术应用 |
12 |
600 |
7 |
计算机技术应用 |
9 |
450 |
3 |
数控技术应用 |
15 |
750 |
8 |
机电技术应用 |
2 |
120 |
4 |
机械加工技术应用 |
6 |
300 |
9 |
会计专业 |
3 |
150 |
5 |
汽车制造与维修 |
2 |
100 |
10 |
对口升学班 |
3 |
180 |
2011——2015年规划(D)
基地学期实验、实训教学分布
年级 |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 |
年级 |
学年第二学期(春季) |
一年级 |
实验、实训
名称 |
学时和
班级数 |
总学时 |
一年级 |
实验、实训名称 |
学时和班级数 |
总学时 |
电工实验 |
30×70 |
2100 |
电工、电子实验 |
20×49 |
980 |
化学实验 |
10×30 |
300 |
电工材料与器件 |
10×49 |
490 |
力学、材料实验 |
6×49 |
294 |
焊接技能实训 |
30×49 |
1470 |
测量实验、实训 |
10×49 |
490 |
热处理实验 |
4×49 |
|
职业见习 |
6×70 |
420 |
机械原理实验 |
10×49 |
490 |
钳工基础实训 |
30×49 |
1470 |
刀具见习与测量 |
10×49 |
490 |
装配基础实训 |
30×49 |
1470 |
电工基础技能实训 |
30×49 |
1470 |
机床操作基础实训 |
30×49 |
1470 |
钳工技能实训 |
30×49×2 |
1940 |
微机应用实训 |
30×70 |
2100 |
机床操作基础实训 |
30×49×2 |
2940 |
机械识图实训 |
10×49 |
490 |
电焊工操作基础实训 |
30×30×2 |
1800 |
基本电子仪器的使用 |
30×15 |
450 |
机械识图实训 |
20×49 |
1470 |
电焊工操作
基础实训 |
30×30×2 |
1800 |
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
30×15×2 |
900 |
汉字录入实训 |
30×15×2 |
900 |
|
|
|
一年级 小计 13750 学时 |
一年级 小计 13422 学时 |
二年级 |
电工、电子实验 |
16×24 |
384 |
二
年
级
|
维修电工初级实训 |
30×20×3 |
1800 |
电机实验实训
|
16×24 |
384 |
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与应用实训 |
30×21 |
630 |
变配电实验实训 |
30×24 |
720 |
CAD/CAM技术实验与应用实训 |
30×12×2 |
720 |
液压元器件实训 |
16×24 |
384 |
机床加工工艺实训 |
30×22 |
660 |
数控原理与系统实验实训 |
18×20 |
360 |
铣工初级技能实训 |
30×3×2 |
180 |
数控车床编程
仿真加工实训 |
30×20 |
600 |
数控铣床编程与仿真加工实训 |
30×4 |
120 |
数控车床操作 |
30×20×2 |
1200 |
数控铣床操作实训 |
30×4×2 |
240 |
数控铣床操作 |
30×20 |
600 |
电子整机装配实训 |
30×4 |
120 |
普通车床操作 |
28×35 |
980 |
数控机床操作工
初级实训 |
30×4×2 |
240 |
铣床操作实训 |
28×35 |
980 |
焊接基础技能(气体保护焊、特种焊) |
30×30 |
900 |
钳工初级综合实训 |
30×49×2 |
2940 |
电焊工(综合技能)
初级技能实训 |
30×12×2 |
720 |
电工初级技能实训(内外线电机) |
30×49×2 |
2940 |
装配钳工初级综合实训 |
30×25×2 |
1400 |
电路图的识别、读图 |
30×12 |
360 |
电器维修与检测 |
30×4×3 |
3600 |
电器维修与检测 |
30×4×2 |
240 |
机修钳工初级实训 |
30×8×2 |
448 |
焊工基础技能(气焊、交直流弧焊) |
30×9×2 |
540 |
计算机装机与维修初级实训 |
30×8×2 |
480 |
|
|
|
计算机操作工初级实训 |
30×8×2 |
480 |
|
|
|
现代电控发动机技术 |
18×12 |
216 |
|
|
|
电子器件维修工 |
30×4×2 |
240 |
二年级 小计 13726学时 |
二年级 小计 13338学时 |
二、基地建设目标的重点和特色
建成省内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型实验实训基地
在2011~2015年期间,我校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与我校“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规模相乘、水平相当、配置一流、高效运作的示范型实训基地。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用雄厚的办学实力适应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质量的要求;用充足优质的实训条件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和快速增长的培养规模。
基地建设规模基于两个方面:
一是基地的基建条件:新校园实训区基建规划预设建筑总面积近20000平米,将总面积的20%(约5000平米)作为2015年后的发展预留空间,将3000平米作为校办实习工厂生产经营部分的空间,本规划可用面积为16000平米左右。
二是基地建成后的培训教学设备能力目标为:达到2015年我校在校生规模3500——5000人,各年级学生为1500——2000人的实验实训教学总量需要;且三个年级中,一、二年级实训教学占教学总量的50%和55%,平均每学期承担实验实训总量约14000学时左右。
突出我校电子、数控(机电)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职业能力特色
根据对生源、企业的大量调查和国家宏观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根据我校近年成功的招生积累经验,预计本校招生规模能够实现年增长20%的目标。至2010年,我校年级学生人数中机电、数控、电子专业的学生将占80%以上,体现办学特色办学。因此,届时建成的实训基地更要确保实训条件相对充足和先进,能够培训出更加受企业青睐的行业人才,充分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在本规划目标中,对专业设备的配置不仅有充足的常规器材设备,更有现代加工制造业技术实训器材;不仅为结构实训配备充足,更对各类维修实训加重了投入;不仅对机械加工职业实训配备到一定水平,更对市场紧缺的机械电工、数控设备维修等职业配备了中级职业水平的实训器材。预计2010年基地建成后,我校的现代加工制造业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训能力和水平将达一个全新的水平,更显我校专业特色。同时增强我校人才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宽幅对接;兼顾到数控机床操作等现代加工制造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能力和输送量,为企业造就更多掌握新科技操作技能人才。
4、基地为校企合作、校际联合、资源共享搭建优质平台
基地建成后,具有56间各类实验实训室和工段,同时还有5000平米可发展预留空间。这为今后开展基地与企业合作,校校联合资源共享,教研交流等搭建优质平台。
根据目前我校招生规模递增幅度,银行信贷幅度,建筑企业工程投标中可能的融资水平等,基地建设分步实施方案修改如下:
1、事实求是,分步实施安排,整个建设分为三阶段。
在实训基地建设期间,基地主要任务是继续三项工作:
(1)2012年对现校区实验实训室进行适度扩建。
(2)结合新校区基建情况,确认或修改各分项规划和设备配置方案,确定设备器材采购明细表和项目计划书及相关技术标准。
(3)多方筹备基地器材资金。
2、适时进行各类人员选拔和组建,进行管理要素的准备。
未来实训基地管理队伍组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以及辅助人员等的选拔和培养,最迟应在基地设备筹备的同时开始。同时对未来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方法,各级职责权限和关系;运作方式与绩效考核;未来分阶段投入运作的实施方案;各类实验实训的计划和教学要素的掌握等,均应可能提前进入准备。
怀宁宜城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省怀宁县职教中心)
2010年12月28日
上一篇:
【文件6】怀宁县职教中心(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
下一篇:
【文件A】怀宁县职教中心合格职教中心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