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职教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X关闭
欢迎来到怀宁县职教中心官方网站!    2020 年 12 月 5 日 星期六 23:5:32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学校概况 党团工作 新闻中心 管理机构 招生就业 教学科研 实训实习 学生工作 培训中心 专题专栏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关闭×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实践教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时间:2013-09-26 03:26:18 点击:532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让我们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绽露出生机与活力。在教师崭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开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学会了数学知识、学会了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教师们也渐渐困惑起来:在农村小学许多高年级班中,数学“特长生”进步越来越快,“后进生”进步越来越慢、停步不前甚至还出现退步,新课程所倡导的人人共同成长进步却变成了一部分进步,另一部分人退步,这两部分人逐渐向两个绝然不同方向变化,且差距越来越远,逐步走向两个极端,即两极分化。、
    我镇原属老县城,土地资源少,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工进城务工日益增多,据我们调查百分之八十的孩子留守家中,留守孩子成了小学生中一个数量较多的群体。他们或被祖辈、亲戚监护,或被亲朋好友托管。亲情的长期缺失,他们的心理已经呈现出亚健康状况:单调的留守生活,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单薄。留守学生具有独特性,留守儿童教育已是我们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
    我镇小学原有的布局点多、分散,布局调整后,高年级学生就近集中在几个规模较大学校。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习心理等方面在原来各自不同的学习经历中就形成了正常的差异。当这些学生组合到新班级后,我们许多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忽视了这种差异,难以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教学,渐渐地,常态下的“差异”演变成“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在数学学习上尤其突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建构知识,提升技能。一部分学生因生活经验的缺失、知识能力基础的薄弱,无法投入自主探索活动而成为课堂的看客。在学习效果上,一部分学生能在亲历学习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在他主式学习中被动接受了一些零散知识,囫囵吞枣,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因缺少了思维的磨砺过程而不能理解,难以掌握,数学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情感脆弱,进而不思进取,抵触学习。
    而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原有的经验方法已无能为力。在高年级段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中,“后进”的“一极”学生未形成较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无后续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而难以参与新的学习,越学越困难,越学越落后,最终自我放弃数学学习。从而影响和制约着班级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既是课程目标,更是课程理念。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有着独特作用,数学课程优势必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生都朝着“进步”的方向成长,从而发展实现全体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发展。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体体现。只有有效遏制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切实让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让他们走上持续、健康成长之路,课程理念才能得到落实,课程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普及性,人人都应充分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对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听之任之,放松甚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都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义务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改进教学工作,使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势在必行。
  
  二、造成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
  
  1.教材因素
  新课程教材,它的编排虽然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起点出发的,可新课程每一学段的教材知识跨度较大,独立性强,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适应,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需要一段适应期。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探究,所以就拉开了差距。另外,新教材的难度升高,所列举的生活实例并不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所解决的生活问题不能引起共鸣,从而失去兴趣,更导致部分学生缺少成功体验,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
 2.社会因素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电视、电脑,甚至有的小学生还配了手机,这些东西成了不少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他们被好看的电视剧、好玩的网络游戏所吸引,而最终导致他们忘了学习,连基本的作业都不做。在我们寄宿制学校里我在我们班53人当中做了一次调查,你拥有手机或游戏机,学习机吗?有16人有手机,27人拥有游戏机或学习机。当谈到这些东西你平时最喜欢在上面干什么时,大多数人是把他用来玩游戏,有些人以到痴迷状态,大量的课余时间被白白浪费。我们在四到六年级学生中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放学回家,你会主动完成数学作业吗?各类学生选择“主动完成”项的占比依次是百分之88、82、81、67.第一类和第四类学生占比百分之88和百分之67相差了百分之21的百分点。而数学本身需要学生多想,多做。这样长时积累,很多学生成绩就下降了,从而出现分化。
 3教师因素 
  部分农村数学教师由于年龄偏大,不注重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方法单一,过程枯燥,致使学生兴致索然,收效甚微,部分学生由此出现厌学情绪,从而导致数学学习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其他学生。在问卷中有这样一问:你最喜欢什么学科的老师?喜欢语文的ABCD类学生依次为百分之23. 32. 34. 34. 喜欢数学的依次为百分之60. 44. 39. 27.  喜欢音乐的依次为百分之13. 7. 15. 15. 喜欢体育的依次为百分之5. 9. 8. 10. 喜欢其他的依次为百分之0. 8. 3. 14.  不难看出喜欢数学老师的下降得最大为百分之33,其他类喜欢的程度相差并不大,可见在分化的学生中,老师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信心和恒心培养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忽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着力点的不平衡也是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性也随即大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预设,又要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教法,努力应对课堂生成,所以教师的负担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无暇顾及那些学困生,久而久之就使得分化更加严重了。
  4学生家庭因素
    隔代教育和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导致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首先,越来越多的家长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把幼小的子女扔给了老人或在亲戚处寄养。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学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产生厌学、逃学情绪,对于这些学生,如果不及时给予教育,他们就有可能成为学困生。其次,农村家长由于生计问题,文化素质不高,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从未检查过孩子的作业,从未给孩子买过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从问卷的第二题中就折射出虽然在你的父母是否询问你的学习ABCD类学生在选择各项答案横向差距都不大,但纵向比较,选择abcd答案的依次为百分之43. 68. 174. 117亲自辅导的所占比例相当少,对于学困生家长关注度不高,有的只是流于形式。这就说明我们的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分化有很大影响。还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如有的父母经常酗酒、搓麻将、家庭闹矛盾等,直接影响子女的睡眠时间,加大子女的学习压力。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因此,农村家长漠视孩子学习的态度致使学生轻视学习,也是导致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
  5.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学生接受知识有快有慢。一般学得好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知识就已经会了七、八成,而学困生很可能还在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在遇到数学难题是,你通常怎么做?横向看A类学生中百分之68选择先自己反复思考,自己再做,百分之0的学生选择抛在一边,等待老师讲,而D类学生中只有百分之44选择先自己反复思考,自己再做,有百分之14选择泡在一边,等待老师讲,差距明显。纵向看ABCD类学生选择主动完成依次为百分之68  50.  47.  33.选择抛在一边,等待老师讲的ABCD类依次为百分之0  .2.  5.  14,不难看出日复一日,优秀的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拥有的是知识,而学困生拥有的却是一堆问题,分化因此生成。学习动机不一样,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也不一样,一般学得好的学生对数学课充满了热情,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能,在他们看来,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而学得不好的学生往往是一种厌烦的心理,听不进教师的讲解,问卷的12题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你上数学课感到轻松、愉快吗?A类感到轻松愉快的占百分之53,D类只有百分之27,勉强或不能听下去的A类占百分之2,D类学生却占到百分之19。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其中部分学生学习开始出现怕苦、畏难情绪,怕动脑筋,对学习数字,应用题感到枯燥无味;有的懒字当头,对书面作业能拖则拖,不及时完成。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想学、都愿意学,孩子的思想也比较单纯,主动完成的动力好得多,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由原本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能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缺乏了对学习的兴趣,也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只要几节课的学习内容没有及时消化吸收、没有掌握透彻,后面的学习就会一落千丈。其次,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有时违背,有时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这时的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勇气或者怕大错被人取笑,这种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长此以往,课堂就缺乏竞争氛围、合作意识,学生思维缓慢,学习懒散。特别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的部分学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使他们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上一篇:《老王》教学设计
下一篇:电视节目对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