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职教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X关闭
欢迎来到怀宁县职教中心官方网站!    2020 年 12 月 5 日 星期六 23:5:32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学校概况 党团工作 新闻中心 管理机构 招生就业 教学科研 实训实习 学生工作 培训中心 专题专栏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关闭×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实践教学

立足实效,活用教材

时间:2013-05-12 03:24:50 点击:683次

立足实效,活用教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凉亭中心学校  胡丽华
    新课标强调: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的开掘因受课堂时空和学生本身素质的制约,必须严格选择,应以提高教学实效为重心。因此,活用教材的根本应是——立足实效,即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应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应趋向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目的。以下,笔者根据北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践,略谈自己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点看法。
一、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是前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有15个主题单元,分别为:“好习惯”“妈妈”“丁丁冬冬学识字(一)”“植树”“青青的山”“讲信用”“远行”“体育世界”“丁丁冬冬学识字(二)”“清清的水”“小英雄”“快乐的生活”“立志”“夏天”。从主题编排来看,绝大多数教材内容正好切合二年级孩子年龄特点、阶段特点,既有习惯养成方面(“好习惯”“讲信用”),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妈妈”“小英雄”“立志”),还有环保、体育方面等,题材丰富,题材多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各单元的语文天地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但仔细研究教材,对照农村学生实际生活与语文素养,我发现其中很多部分不易于实施教学,甚至难以实现。
    例如,第一单元“好习惯”编者将前两篇《不懂就问》《字典大楼》作为主体课文,肯定是考虑“不懂就问”和“养成主动、经常翻查字典的好习惯”属于正面引导,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习惯,而且,是更关乎学习的习惯;而《林卡上学》所反映的“坏习惯会带来种种麻烦”属于反面教育,故编作自读内容。只是具体教学中,《字典大楼》的第二、三小节关于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比喻、拟人,鉴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此时音序查字法还没有学习,后面几单元陆续学习音序、查法、同音字分辨等),我觉得学生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我教学时就遇到教学难点,尽管引导讨论了,又做了一番解释,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便作罢了。
    反而对于《林卡上学》一文的学习,学生积极性极高,效果自然大不一样:学生早早自学,自主反复读文,读文时神采飞扬、手舞足蹈、有板有眼,交流时也极为活跃,甚至有些学生语出惊人。孩子们吵着要表演课本剧,结果竟演得特别成功。我们还尝试进行了续写故事练习,从交流效果看,很不错。更让人惊喜的是,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之联系,学生谈及自己时,还仿照此文的写法,风趣之中透出童真,绝妙!
    据此经历,我认为可以将《林卡上学》与《字典大楼》进行重组。这样安排,学完《不懂就问》受到正面引导,再学《林卡上学》反面教育,对比之下,形成明辨,这并不违背教材编排的宗旨,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自读《字典大楼》,熟读成诵,适当理解内容,把难懂的缓置,留待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比较合理。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他们欠缺家长的辅助,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就比城里孩子习惯要差一点,“林卡”身上更有他们的身影,再者这样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学习,可能还很深远,因此教学更有针对性、必要性,效果会很好。
    再例如,教材第二单元围绕“妈妈”这个主题,编排主体课文《妈妈的爱》、《儿子们》,及自读课文《塘鹅妈妈》、口语交际“夸妈妈”、活动“给妈妈过节”。意在通过学文、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母爱,感悟亲情,初步懂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并能在生活中发现爱,体会爱,用自己的爱回报他人的爱。这单元的教学正好临近三八妇女节,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应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课。可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往往很少。鉴于这样的学情,我想要实现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很大难度。但如果将感悟亲情推及至和学生长期在一起的家人(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或是姑姑、舅舅等),让学生从身边生活观察、发现,效果应该会更好。因此,我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夸妈妈”,置换为“夸夸我的家人”,安排在主体课文学习之前。这样既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使学生易于联系实际深入感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使学生口语交际有人可夸,有话可说,少说空话、套话,取得一定实效。
    由此可见,只有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为取得教学实效做好准备。
二、实际运用与实效验证是根本。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富有个性、千姿百态的鲜活的“花朵”,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有效,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正因如此,我们的教学显出许多的不稳定性,即便教师可能做了很大量的准备、研究,真正适合学生的预设永远不会占全部。我们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所有成果,必须经过实际运用与实效验证。
    学习“青青的山”单元时,我初步调查了一些学生,了解到他们很多到过山上,看见过山景。于是,教学《山寨》体会诗意时,我本以为只用引导看看书上插图,便能体会“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小路七拐八弯”等。实际教学时,从学生的读与议中,我发现预设太失准,学生们平时的积累根本满足不了理解需要,他们一脸茫然,读得空洞无境。后来,补充了一些图片资料,加之,调整将《美丽的武夷山》提前教学,效果变得很不一样。之后,我又拓展欣赏家乡名山的了解(“黄山”“天柱山”“金鸡笼山”“青山”“磨山”),开展了“与山亲近”综合实践活动。再谈山、写山,学生就有很大的转变,大概山已然在他们胸中了。看学生的习作便可知:
    几棵苍老的松树迎着风挺立着,好像欢迎我们的光临。姐姐说:“这儿有许多松针,不如我们来做一张松针床吧。”我们马上行动,用手做耙子,把松针耙到一起。很快我们便做好了一张“床”。我们兴奋地躺上去,觉得舒服极了。我大叫起来:“这‘床’还有香味儿哩!嗯,真好闻!”姐姐说这是松脂的香味。
三、集思广益、不断修正是保证。
    语文的学习是一件较为繁杂的事儿,要教好学生,老师单靠自身的力量,可能力不从心。作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向名师、前辈学习,向身边同人学习……集思广益,听取多方意见,“海纳百川”,不断修正研究方向、方法等,才能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效得以保证。
    教学《江凡》一课时,第一课时上完,我发现学生对江凡的所作所为淡然处之,心中顿生疑惑。便就此事,向学校几位老师讨教,他们依据自己经验,马上对我的教学做出诊断——课前没有补充火灾资料,学生没形成对处境的认识,何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二课时,我立即补充相关资料,又联系学校开展的“火灾逃生演练”,创设情境体验烈火包围(闭眼,捂住口鼻,匍匐前进、火苗在耳畔呼呼等),结果学生入境近情,感悟颇深,还再次巩固了许多火灾逃生知识。这一教学的成功说明:教语文就是做学问,应谨慎、严格,虚心学习,集思广益,才能“运筹帷幄”,教与学才能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总之,活用教材,为我们老师、学生所用,应立足教学实际成效,才能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真正价值。

上一篇:以情育人 以生为友——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
下一篇:《老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