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板起脸孔”进行德育效果更佳【转载】
时间:2012-09-05 07:15:45 点击:501次
来源: 中安教育网
|
德育,多数情况下,是严肃庄重的,因此,嬉皮笑脸的方式,显然是削弱德育的效果。不过,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呢?是不是也一定要板起一副脸孔呢?我们都清楚,孩子是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孩子,在他们的眼中与心底,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是以“好不好玩”作为他们喜欢还是厌恶的基本标准。而无论内容是否“好玩”,如果孩子所面对的是“板起的脸孔”,可能这内容都会被孩子们划入“不好玩”之列,因此,我们的这一番德育,从效果上看,不说是化为乌有,至少也是大打折扣。“板起脸孔”的最大缺点是,没有亲和力。而我们都清楚这样一句古训,“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那么,“板起脸孔”说教,必然导致孩子们“不亲其师”,从而也就“不信其道”了。这,不正是我们德育的失败吗?
事实上,我们早就熟知“寓教于乐”的理念,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动画片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像《米老鼠与唐老鸭》等等。看起来荒唐可笑,其实,细细琢磨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笑料”背后,都蕴含着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虽然这些道理与我们的价值观不完全相同,这里的德育,确实是对观众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平心而论,不要说孩子,就是我们成年人,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可能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对方的熏陶或影响。相反,我们的儿童影视作品为什么近年来少有佳作问世,也与过重的道德承载有关。过得的道德承载,让作品创造举步维艰,哪里还能诞生出优秀的作品?
不过,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德育,尤其是未成年德育,是不应该“板起脸孔”的。“全校开大会、听师长讲话、立学习目标”,这种堪称中国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固定程序,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质疑。想想也是,就算是成年人,我们也讲究“严肃”与“活泼”想结合,更何况是孩子们呢?
“开学第一课”不再板起脸孔,其意义不仅在于德育方式的改进,更在于,这能够给孩子一个“好印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的孩子,在“开学第一课”中,因为参与、开放与互动而感受到学习是如此快乐,那么,他们幼小的心灵,可能也不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教育,特别是德育,真要是做到“寓教于乐”,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要敢于与时俱进,走进教育对象的心底。(范德洲)
上一篇:父亲背过的课桌,不该再背在儿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