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职教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X关闭
欢迎来到怀宁县职教中心官方网站!    2020 年 12 月 5 日 星期六 23:5:32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学校概况 党团工作 新闻中心 管理机构 招生就业 教学科研 实训实习 学生工作 培训中心 专题专栏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关闭×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校园新闻

程方平:站在更宏观层面设计职业教育制度

时间:2011-05-08 09:33:56 点击:472次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有了多方面研究与实验的积累,而要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除了局部的创新探索,包括微观的专业调整、课程改革、评价改善、需求引导,中观的学校定位、校企合作、区域服务、行业参与等之外,宏观的制度建设、法律修订、舆论引导,以及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确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等也至关重要。而在上述各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探索中,任何一项变化都极可能产生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程方平

  要想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激发出内在的创新活力,必须要有兼顾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问题的系统制度设计及相关建设。

  通常,制度建设是需要有系统设计的,今天的设计和建设绝非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而是要面对和正视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的历史和已经获得的成绩与经验。也就是说,首先要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做一番客观、深入、系统、涉及制度建设根本原则的反思与研究。既要看到现行制度的不足和问题,也要看到这些制度曾经作出的贡献和基础价值。

  比如,我们现在意识到“双轨制”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形态已经大大地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现代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有许多不相适宜的地方,对于学习者而言,职业教育之轨更是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的双轨制是为适应当时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合理选择,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起到过重要的奠基作用。

  为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制度建设不应是割断历史的开创,而应是对历史的发展、对制度的完善。近年来在欧洲得到普遍重视和实行的“现代艺徒制”,就是对传统师徒制职业教育的传承与发展,而这些国家相应的制度与法律建设就是其职业教育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曾经回顾和继承了自己优良的传统,有了职业教育本土化建设的明确意识;曾经花气力学习过苏联、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重要经验,作过局部的实践实验探索。但作为制度建设和相应的社会文化积淀,我们的基础还是薄弱和不完善的。所以,难以在历史发展和国际比较的交汇点上找到实实在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支点,特别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全方位的基础。

  第一,要明确职业教育并非单纯的教育,而是与经济、科技、产业、市场、财政、民生、就业、劳动人事及人力资源发展融合互动的重要社会实践领域,因此仅有对教育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教育主管部门来管理协调也是力不从心的。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来自上述各方面的共同支持,需要在制度规定和制度实施中具有相关的保障。

  第二,从最初级到最高级的职业教育,从规范的学校教育到不规范的职业培训,其时间跨度到覆盖人群都是极大地超越其他类型教育的。从现实和长远、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必然要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划相融合。因此,不能只把职业教育局限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范围,而要将其有意识地融入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划与思考之中,从领导体制上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规范。

  第三,制度建设的依据需要来自社会、来自基层、来自民众的学习需求、来自人们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包括阶段性的和长远的发展目标)的认同。如果说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个人、学校和企业(包括民办)等四方面的支撑,则这四方面的责权利都应该在制度中得到较明确的体现,并通过法律的形式给予严格的规定。

  第四,为使修订后的制度不是一纸空文,能够发挥作用,有关立法、执行、监督、评价和奖惩等制度和机制也须到位和完善,特别要使各相关部门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制度不是教育部门的制度,而是国家的制度,需要各方面从自身的角度积极维护、各尽其责,而不能自画界限、消极对待,构成相关的体制性障碍。

  第五,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应以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目的,所以,在充分研究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发展、就业、人才培养、为行业和地方服务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要使相应的制度支持更有针对性、更加到位。与此同时,还需关注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的融合与渗透,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会与各式各样的职业息息相关,因而不应疏远和轻视职业教育,而应将此视为人生必经的途径。

  第六,要充分认识到,任何制度的确立与真正发挥作用,都需要经济、经费和物质的保障作重要的基础,在相应的基础保障之下,对应的制度才会有权威性和可行性。当然,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仅有经济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基础、行业基础、研究基础、社会舆论和需求基础等也都是非常重要和缺一不可的。因此,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要有多方面的关照与认同,相关各方参与与责任、义务的规定都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既需要跳出“双轨制”中一轨的局限,也应该拓展至学校教育之外,在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社会发展系统中确定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意义与价值,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特点、产业和民众需求的角度确立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基准,为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引领和制度的规范。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怀宁县职教中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真实高效怀宁
下一篇:专家对话: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谋求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