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家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愈来愈重视,我国社区教育工作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让职高生在学校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各种有效资源来丰富职高生的校外生活,以此促进职高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纵观学校教育工作发展情况、及职高生参与社区教育对职高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职高生如何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探讨,得出了社区教育是职高生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是职高生学校教育的再教育、是促进职高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校外教育平台这一结论。
关键词:学 生 素质教育 社区教育
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拓展,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自1999年国务院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以来,国家教育部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实践证明,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对提高社会全体成员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适应了我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要求,适应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促进了社区的稳定与发展,拓宽了教育服务社会的渠道和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一、谁动了孩子“幸福的奶酪”
近几年来,有些学校只注重学校的单一教育制度,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使教育单一化。单一学校教育制度有其先天的好处:程序运作、师资容易培养、适合大规模推广、对教师要求不高、有利于培养职高生的纪律性和集体责任感等。但教育形式单一化是有缺陷的!孩子的心里就像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你可以在上面随意播种。但每一片土地上都有适合其生长的作物。假如在一个孩子面前放一堆玩具,最后他总会挑出一件他最喜欢的留下。这种偏爱是一种偶然吗?不!这恰恰显示出了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资和才能,而这却往往被一些糊涂的家长或忙碌的老师所忽略。有时候,我甚至认为作家、画家和音乐家都是天生的。而现在教育形式单一化和这点是相悖的,学校的教学往往单一成了传授知识,这点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如下两点应是传授知识的前提:第一点也就是挖掘出孩子天性中的东西。第二点是让老师明白,他们应该给能力和爱好各不同的孩子们传授不一样的知识。
本人现在担任职高电子专业的班主任,我非常喜欢教师这一职业。之所以乐此不彼的理由是:教师职业是世界上唯一能每天和笑脸相伴的职业,我可以亲眼目睹一个又一个孩子如花骨朵一样一天一天地成长、绽放、飘香——某某职高生大学毕业成了工程师,某某职高生没考上大学却成了企业家,某某职高生成了企业的优秀员工……我亲眼看着职高生们的成长和变化,作为班主任,我就像创世之初亲眼看到泥土露出生机一样欣喜与满足。我很愿意和职高生们在一起活动,为他们提供一片空间,让他们在那里完成作业,进行创作性的各项活动。这个特殊空间一定要能引导和吸引职高生,并注重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职高生,让职高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释放。
社区教育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社区教育赋予青少年更多的是思想道德、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渗透及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管理与自我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目标中明确规定的。社区虽没有学校对职高生系统、严肃甚至严格的评判机制,学校里某些所谓“好”职高生与“差”职高生的评判准则在社区里都被淡化。但职高生们在这样一个宽松的大环境里开展活动,是没有思想负担和压力的,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组织能力。尤其是那些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学校或家庭受到压抑的孩子,在社区的教育氛围中,他们的特长可能恰恰是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如吃苦精神、谦让精神等。因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这里比较容易得到满足,潜在的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开掘。
二、好学校就是要职高生快乐
目前,各地初步建立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创建了一大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等学习型组织。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社区的领导参与学习的比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好地满足了社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为提高社区综合素质和社区建设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个学校都要组建一支精干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并且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与街道、社区结对共建,结合工作实际,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文明校园、促进职高生身心健康发展共同努力。一是在博物馆、雪枫纪念馆等地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职高生参观、访问或接受较为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集体主义观念,锻炼他们的顽强意志与高尚革命品质。二是将科苑集团开辟为校外的科教基地,通过收听讲座、参观展览或适当地参与科技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三是把企业当作职高生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到企业去顶岗实习,锻炼他们与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四是组织职高生带着礼物慰问社区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谈心,社区成员与职高生、老师一起挨家挨户探望孤寡老人,使职高生们受到良好的敬老爱老教育。五是利用“学雷锋宣传教育月”,组织职高生到学校周围的居民区、公园进行“爱我家园”的清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感动居民们和过路行人,也使职高生们在实际行动中受到了公德教育。六是组织职高生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邀请社区法律专家、革命老同志为职高生进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丰富职高生的课外文化业余生活,增强他们法制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七是学校定期开展“家教咨询进社区”活动,与职高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接受家长咨询,共同做好解决职高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八是在所在社区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言献计”活动,使职高生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让职高生跳出学校看学校,为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踊跃发言,充分发挥职高生在学校中主人翁的作用,锻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主见、善于表现自我、善于表达观点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激活每一个细胞,奏响和谐的乐章
在许多人看来,社区教育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家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其实,我国社区教育工作已有30年的历史了。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社区教育不仅在努力营造社区治安稳定的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的生态环境、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丰富的文化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社区物质生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职高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提高未来建设者——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庞大、艰巨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齐头并进。而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补充、扩大和发展,而且在某些教育层面上,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把社区居民中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纳入社区教育的人才储备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他们为职高生进行社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同时,街道、社区、学校、家庭都高度重视青少年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结合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在青少年特别是职高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场地资源,广泛开展职高生的校外活动,开创“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理念,利用寒暑假开展青少年绘画书法比赛、健康上网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职高生的节假日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要加强职高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学校并与社区、派出所、团委、妇联等单位实行共联共建,为职高生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规》等法律法规主题讲座,不断增强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社区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职高生进行教育,发挥教育外延性的作用。对此,我们要加强宣传,认真研究,规划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努力建设机制科学、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社区教育体系。
四、给职高生一片自由放飞的空间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逐步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十七大”也指出“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正是对于新型教育形式的重视,而这一系列重视社区教育、关心人民发展的重要论述,不仅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高了信心,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因此,我们要转变那些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社区教育,只重视职高生校内教育,忽视课外教育,只重视课堂教育,忽视终身教育的非科学的教育观,不断增强做好让职高生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一体化的新型教育模式的正确观念,把职高生参与社区教育作为职高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内容,为职高生提供更多更公平的社区学习教育机会,以教育的和谐促进职高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切实推进我校社区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倡导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在学校和社区的组织下,让职高生们与家长共同参加社区举办的各项文娱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才艺与技能,又拉近了职高生与家长的情感距离,促进了职高生情商的健康发展。定期组织职高生参观、访问或接受较为系统、正规的军事训练,藉此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集体主义观念,锤炼他们的意志与品质;将科苑集团开辟为我校的科教基地,通过收听讲座、参观展览或适当地参与科技实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把工厂、商场当作职高生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充当小工人、小导购员、小服务员,锻炼他们与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举行主题班会、辩论会,举办艺术节和开展课外文艺活动,到社区送温暖,给敬老院献爱心、表演文艺节目、打扫卫生等公益活动。这样既丰富了职高生的业余生活,又使职高生的身心得到有益发展,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近年来,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坚持立足社区、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积极探索构建完整、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社区教育水平,使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校对社区教育高度重视,也体现出我校社区教育已经迎来了健康蓬勃发展的春天。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我校发展整体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校教职工的共同职责。做好社区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齐心协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以教育自己子女的感情,以备战中考高考的力度,用心、用力把职高生参与社区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职高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身心的健康发展努力努力再努力,使他们成为自我意识良好、社会功能良好、人际关系良好,能够积极劳动实践的健康发展的人,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校职高生的身心会在社区教育的春天里尽情飞扬!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2.《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